萨迦寺——举世无双的宗教圣地

[复制链接]
查看94 | 回复0 | 2025-2-25 15: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0225_150958_020.jpeg


有一座寺庙,自元朝起便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不仅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伟大历史时刻,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稀世珍宝,至今仍保存着全世界佛教徒都奉为至宝的佛教圣典——《贝叶经》。

它就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的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萨迦寺。

“萨”在藏语中意为“土”,“迦”意为“灰白色”,“萨迦”即“灰白土”。公元1073年,即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在本波山腰发现了一片带有光泽并呈现瑞相的灰白色岩石,于是出资在此兴建寺院。这便是萨迦寺的由来。
20250225_150958_021.jpeg


图片来自小红书:阿克班玛

初建时,寺庙十分简陋,为萨迦北寺的前身,后被称为“萨加阔布”。经过几代萨迦派祖师的不懈努力,该寺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中心,它既是宗教圣地,也是萨迦派祖师讲经说法、培养弟子的摇篮。

元朝初年,五祖八思巴作为萨迦派的领袖,不仅在宗教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大力促进元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联系,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并开启了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同时,八思巴受忽必烈册封成为元朝帝师,是第一任的萨迦法王。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萨迦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传法中心。

公元1268年,法王八思巴下令修建萨迦南寺。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这里成为统治西藏3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关系友好发展的历史见证。到明清时期,萨迦寺亦受到当朝政府的关注和保护,寺庙中的经书、佛像、瓷器和壁画等珍贵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闻名于世。1961年,萨迦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0225_150958_022.jpeg


远观萨迦寺,其独特的造型堪称举世无双。该寺整座建筑坐西朝东,楼高三层,平面呈四方形坛城样式。由拉康钦莫大殿、拉康喇章、僧舍、城墙及瞭望楼等建筑单元组成,构成了一座井然有序、结构精密的密宗坛城。
20250225_150807_014.jpeg


步入萨迦寺,穿过东面的门廊,便来到中心具有四合院格调的天井庭院,由此可以进入拉康钦莫大殿。该殿是萨迦寺庞大坛城的中心,墙体坚实厚重,通体主色为赭红色,底层为灰色,上接三条白黄相间的带饰;墙面以红、白、灰三色装饰,这是萨迦派寺院的标志。“三色成花,故称花教”,其中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灰色象征金刚手菩萨。

大殿顶端四周装饰有木质斗拱、横梁,间隔方椽向外伸檐,上接白墙和贝玛草装饰的赭色殿顶,色调明朗。大殿顶端的贝玛草上镶嵌各种铜鎏金图案:东面法轮居中,两侧为金鹿;第一、二层间装饰着圆镜、法螺;南、西、北三面则装饰着梵文“六字真言”组合图案和圆镜等。 殿顶的装饰幡幢交织,正面高竖鎏金宝瓶,两侧为孔雀、宝幢,其余三面皆角竖宝幢,中饰宝瓶,交相辉映。大殿四周建有僧舍以及具有宫殿建筑风格的拉康喇章建筑和其他附属建筑。
20250225_150807_015.jpeg


大经堂位于庭院正西,总面积达5775平方米,正殿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直通房顶。其中前排中间的四根柱子,被称为四大名柱:即“元朝皇帝柱” (也称“忽必烈柱”,据传为忽必烈所赐)、“猛虎柱”(相传此柱由一猛虎负载而来)、“野牛柱”(相传此柱为一野牦牛用角顶载而来)、“黑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流血之柱)。正殿高约10米,大厅可容纳数百名僧人同时诵经。
20250225_150807_016.jpeg


大经堂的正中法座上设有一个木龛,里面供奉着萨迦寺的镇寺之宝——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使用过的白海螺,这是寺中最神圣的宗教圣物。据说白海螺吹响后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有缘亲耳聆听者可以消除业障,得到无上的加持和福报。寺中僧人视其胜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能开启木匣由喇嘛吹响。
20250225_150807_017.jpeg


大经堂里供奉着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很多是元、明以来的珍贵文物。据不完全统计,寺中各种佛像约两万多尊,其中铸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的铜佛就有数十尊。在大经堂正西佛像墙的后面,有一处令人叹为惊止、堪称世界文化奇观的所在——经书墙。迄今为止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墙,世所罕见,被人们称为“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更是萨迦寺的伟大杰作,全人类的珍贵宝藏。
20250225_150807_018.jpeg


经书墙位于经堂的西墙正面及南、北两面墙壁,高10米、长60米,直达殿顶,共藏有经书4.4万余部、8.4万卷。这里的经书全是手抄本,用的多是萨迦王朝所产的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书写,包括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历代法王的骨粉,字体全是古藏文。在这些经卷中,有一部世界罕见的夹板式经书《布德甲龙马》,重达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此外,还藏有世间存数极少、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贝叶经》以及泥金写本的《大藏经》。

据该寺僧人讲:“假如世界和平,萨迦寺的经书就会自然平整;假如世界发生战乱,萨迦寺的经书也会随之变乱。更神奇的是,灾难过后,经书又会自动恢复原位。我们更不会为经书的保存而发愁,因为即便是发生地震,外面的墙都倒下了,萨迦寺的经书墙也绝对不会倒。”

在平措宫殿的正对面,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藏书室。这里珍藏着大量的佛经和历代祖师的著作,其中多为手抄本,距今已有600至700年的历史。藏书室的西侧紧邻着萨迦文物室。这里珍藏着八部被誉为稀世之宝的梵文贝叶佛经,主要为《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些经书的形制均为长方形,尺寸各异,最大的长61厘米、宽6厘米;而最小的则长19.3厘米、宽5.5厘米。护经板上均雕刻着精美的浅浮雕植物纹样,以及色彩明丽、造型传神的诸佛、菩萨、护法神形象。

在拉康钦莫大殿门廊的南侧,是通往萨迦寺第二层的通道。沿此通道拾级而上,共有42级台阶,即可到达二层的回廊。而萨迦寺主体建筑的第三层设有千佛墙,沿大殿屋顶一周的墙壁上,同样绘有上千尊佛像。尽管这些壁画历经岁月和风雨的侵蚀,大多已经斑驳模糊,但近些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正大力进行修复工作。
20250225_150807_019.jpeg


萨迦寺的庭院中古树参天,花香四溢。僧侣们在此诵经修行,他们的身影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钟声悠扬,回荡在高山垭口之间,仿佛在召唤着远方的游子早日回归,又似在诉说着对世界和平的深切渴望,并开启了对无上智慧的永恒追求。




"进藏不易,您的打赏如灯塔, 点亮我前行的路"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