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高原反应真的不是危言耸听!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去西藏的旅行团,这个团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53岁,共计12人,我们是双飞到西藏,刚下飞机,地接导游接待我们,没作休息就直接让大家自由逛大召寺,结果没多久其中一名大概60出头的女游客,在登台阶上行时,突然一头倒地,昏迷过去,吓得一行人赶紧去送她到西藏军区总医院。 记得那时候,我们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西藏的天很蓝,云很低,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却不高。那位女游客在休息后逐渐恢复了意识,医生解释说,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症状,在高海拔地区,尤其是在没有适应期的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头疼、气短、心率加快、甚至昏厥等不适症状。我们手机上的气压计显示出的海拔六千多米,其实是很惊人的,毕竟我们平时居住的海拔高度远没有那么高。 导游后来很严肃地告诉我们,如果感觉不适应,一定要及时发声,并且不能硬挺着,要到低海拔地区休息恢复。大家这才理解,为什么西藏旅行前要做那么长时间的准备,为何要提前吃红景天甚至还要备氧气瓶,这都是为了应对高原反应。 从那以后,我们的旅行团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每次登山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让身体适应。导游也会不断提醒我们,要慢走慢行,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快速上升导致的高反。虽然大家偶尔会感觉到呼吸有些困难,但在导游的帮助下,情况很快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在西藏的每一天都过得既兴奋又小心。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攀登了纳木错湖畔的五台山,拜访了布达拉宫,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深厚的宗教信仰。每次我们置身于众多朝圣者的人群中,耳边传来阵阵诵经声和转经筒转动的响声,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净化和洗涤。 在西藏的每一处风景名胜,都被高原的阳光洗得透彻,空气中虽然稀薄,却带着一种神圣的气息。我们走在寺庙间的小道上,呼吸着稀薄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始终记着高原反应的警告。我们随身携带药盒,也学会了如何识别高原反应的初期症状,以及应对措施。旅行团的人们也相互扶持着,共同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这种团结协作的氛围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也提高了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识了西藏的美丽和神圣,也学到了重要的生存技能和生命教育课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和满足,虽然艰难,但这份旅途中的艰难和挑战,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回忆。 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对高原地区旅行有何感悟?分享你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 感受那份来自高原的震撼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