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大理古城十年,我清楚大理今昔的变迁……

[复制链接]
查看38 | 回复0 | 2025-2-26 1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居大理古城十年,我清楚大理今昔的变迁……

朋友问起,我说:大理,一座曾经浪漫而文艺的精神乌托邦正走向纯粹的商业化旅游地。
一些消失的人、事,可以清晰地回放这种精神和气质的变化。

✨大理本土诗人北海,2015年时每天黄昏在人民路读诗吧外摆摊签名卖他的诗集。后来读诗吧改换门庭成茶饮店,北海也潦倒而逝,诗歌也式微了。

✨人民路飘香酒馆外那位摆摊卖车载碟的青年诗人再也没见过了。

✨人民路当街席地写生的小姐姐,此后再也不曾见这么才艺和个性的游客了。徐霞客式的发现、探究、记录的旅行没了,手机瞎拍发圈的旅游风靡了。

✨经营首饰的波兰大姐也不知所踪了,洋人街也没有洋人了,多元化的异质风情死了。

✨三月街集市一脸愁苦货卖葫芦丝谋生的大姐也多年未见了,人们越来越看轻叮当作响的散碎小钱了。

✨那位每天背着被褥牵着几只收留的流浪小狗环绕古城徒步的流浪汉也许久未见了。邻居大姐说你可别小觑了他,他曾经可是人民路最富有的壕。

✨四方街超市如今也不穿白族传统服饰了,当年那可是古城的一抹风景,红白的白族服饰映衬着高原紫外线炙烤的黝黑肤色别提有多精神。

✨卖自家种的烤烟的那位80多岁的老奶奶也匿踪多年了,当年那满脸微笑颤悠悠整理堆头的老当益壮当真励志呢!
……
很多很多消失的人、消失的营生,永逝的是不实际不效益的不能快捷获取金钱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举国一致的商业化。

怎么评价这种价值观带来的一座城邑的变迁呢?
拼搏吧,挤进风口赛道吧,过度实际的生活剥离尽了人们那一丝诗意栖居的念想,满地千人一面的机器人容不下半点的精神和文艺。

大理不再是江湖,不再是远方,不再是你企图休憩的乌托邦,它和你所来的城再无两样……
"进藏不易,您的打赏如灯塔, 点亮我前行的路"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