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八)尕尔寺

[复制链接]
查看38 | 回复0 | 2025-2-28 1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盐场

往尕尔寺的路上,顺道探访白扎盐场。多年前骑行滇藏,过西藏盐井镇,盐井盐田颇为知名,就在澜沧江边。可惜当年匆匆而过,未能观赏,甚为可惜。这次在澜沧江上游,能探访盐场,算一偿旧念。

398abf6b283e4c348ed2558d3eeec69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盐,浪漫一点,是阳光与风的产物,实质而言,是通过阳光曝晒,风刮吹拂,促卤水蒸发,得出结晶。这种制法千年未变。白札盐井,落于河边山坡,卤水泉由坡上涌出,藏民在山坡与谷地,筑有或方或圆的盐田。平地上观赏,很难看出所以然,天空俯视,美感就出来了。

b141c29a07e4457bb8e8ddff3462336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圆在坡上,方为河边,两者规模相适,相得益彰。山坡上,圆的盐田因地制宜,散落安置。说圆,也不是规整的圆,大大小小,如同随意堆砌的卵石,形似神似。下方,河边平地,则是规规整整的方格,集在一个长方框内。无人机从上空掠过,下方的圆和方,泛出褐色、粉色和白色等,浓淡不一,象极了女子的胭脂盒。

6de3f08382454c5392dabee161fdab41~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颜色的变化,反映的是盐结晶的不同程度。查资料,白札盐田盛产红盐,是囊谦最古老的盐田,自隋唐以来,就已开采,这里的卤水质量极高。从盐的品质而言,红盐是低端产品,适宜牲畜饮用。盐井盐田也产红盐,当地人称为“桃花盐”。白札盐田红盐因卤水中红色黏土含量高致,解放后通过技术改进,提高盐质,已析出了白盐。

43dbb5ee1db84fdb8d2de8737a7811e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尕尔寺

离开盐场,继续前行。车在宽谷与山麓间穿梭,碧绿的山岭、草原,还有幽深的峡谷,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在海拔4000以上的高原。唐古拉山,以一种充满生机的形象,丰富着我们的视野和旅程。

f2cfc93aa3054d11adf4ce7033130e6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海拔4000左右的林海)

路旁的山岭脊上,多是一层岩山。山坡上的绿毯,如波浪起伏;灰黑色的岩石,如墙而立。漫长的时间,将石与草,绿与黑,混搭和谐。在唐古拉山区域,这种地质极为典型。查资料,这是古岩溶地貌。以石灰岩为基础的岩溶,既说明地质史上曾有一段湿热期,也证明了巨大的地质变迁。溶岩的脆弱,水流的侵蚀,也能解释为何这里多深峡,有的如刀切而开。

070174f6b7054cd895349595d9be80b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古岩溶构成的峡谷,狭窄、深邃,水流潺潺,植被丰富,与江南的峡谷并无一二。如果说高原宽谷体现出壮美的话,那么这的深峡就透露出一股子幽深。

57fc1c480df54a8182cf96ed063f08e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车在不知不觉间,转入深峡。窗外的视野,从辽阔广袤,变成近在咫尺。如同由宏大建筑,忽踏入小家别院,透着曲径通幽的静美。谷内草木葱茏,林森树茂,两旁峭壁陡立,山峰高耸,谷道或宽或窄,支叉丛生。车行驶许久,终不见尽头。在4000左右的海拔,有这么一个幽深而生机盎然的峡谷,不由让人心生感概,这里真是高原秘境。

88772efeb73f4ada90f881ae2c52a202~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既是秘境,必有奇遇。

行至尽头,视野豁然开朗。山谷由窄而宽,一路逼仄的陡崖,变成宽阔而平缓的山坡,高山草甸铺满了山麓,也延展了视线。高处的岩山,陡然耸立于绿茸草坡之上,绝壁悬岩,森然嶙峋。峭壁之上,却有金顶红墙的寺院,由怪石中闪现,带着一股子傲然和森严。尕尔寺,就这样凌空而立,让每一个前来的访客,在乍见之下,敬畏之心,由然而生。

0bb6b8143bb544ada3425b3546c1516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深山藏古寺,峭壁显威严。以前见过恒山的悬空寺,还有祁连山的马蹄寺,远不如此地,气势、规模相差数个等级。查资料,玉树的其他高山古寺,以及之后我们去的孜珠寺,多是这种风格。我感觉藏传佛教寺庙比之汉传,更具威严及压迫感。分析原因,可能有选址和文化融合的因素。藏地多高山峻岭,因海拔与地势,更显艰险,同时藏传佛教多少有点原始苯教血腥的影子,而汉传佛教融合的是儒家的亲近和柔和。

57bc67f1c1b34f6f84d170fed9ee5f23~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绝壁之上,立于寺前,一览足下群山。蓝天白云下,群山莽莽,草甸铺就的山头,黄绿茸茸,秋意深浓;墨绿的高山松林,群聚于四周山麓,零落者攀向山岭高处;山腰绿顶小村落,齐整有序向阳而列;山下,溪涧流淌,小路蜿蜒;远眺,重重山峦,层层叠障,隔绝了世界。

安逸、祥和,这是一块“遗世独存”的世外秘境。

31cc7504f0af41009a60621ae3d0fa7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查杰玛大殿

返回G214线 ,继续向前。车在山海间穿行,蜿蜒的公路,在绿色的波涛上,起落浮沉。青藏高原的美景,随着车的行进,象长幅画卷般,一幅一幅地,在面前徐徐展开。

4425b407cc9f4062a66c6e15d33f646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214线不象318线,动辄上千米的落差,几小时内就要走过一年四季。这里是青藏高原东部腹地,横断山脉以北区域,海拔基本保持在4000上下,但沿着河谷送来充足水汽,赋予了此地勃勃的生机。冰蚀、岩溶、绿岭、深峡、流水、村落、庙宇,214的每一帧都是景,让人心动的自然美景。

a474c922296246f49e2d51579434ecc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我脱口而出“应该有一本大横断,来介绍这里”。正在开车的红牛哥言,早已有了,介绍了整块横断山脉区域,他就收藏有一本。红牛哥是青藏老友,每年都要来。接着,他如数家珍般跟介绍起来:横断山脉,由东到西,依次是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唐古拉山、怒江、念青唐古拉山。听着这些名字,我有点云里雾里,脑袋中只有横断褶皱,在地图上的紧密排列,但与这些名字完全对不起来。

707f4a6cec4f467a9310c3df65b1cd2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行得远了,就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

翻垭口,穿峡谷,加过油,离开青海,到达西藏界。至类乌奇镇时,我们已经过长途跋涉,饥饿疲乏,需要休整一会,顺便等等后来的同伴。

10aa3b7f256b4e81b1ef0ed431492d1f~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两山交接处就是深峡)

查杰玛大殿,立在镇中央的公路边。这是藏区知名的嘎举派古寺,始建于元,至今近千年。与传统寺庙不同,查杰玛大殿没有院落,只是一个方形大殿,坦荡独耸。

8214d2388d004c48be2847dff2a9ce8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红白相间的三层大殿,通体高近50米,底层长51米、宽56米,正面设有高大的门楼,四周有转经筒长廊,转经的藏民络绎不绝。站在殿前广场,仰视大殿,雄伟的建筑,威势迎面而来。这个与众不同的大殿,格局方正、规整、高大,倍显宗教的神圣、庄严,也散发出建筑的美感。

919d3005998346908998f7ade160815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离开大殿,行至对面藏茶馆,红牛哥等着我们。在藏区,酥油茶是最好的饮品,既能提供充足热量,助于饱腹,又能有效抗高反。暖暖的茶喝下去,就拉进了和这片土地的距离。见到我们进来,红牛哥神秘兮兮地说:“这里藏包不错,等下尝尝”。果不其然,热腾腾的包子上来,咬一口,不由叫好。青稞面皮不薄却实,正是解饥良品;叫绝的是皮下内容,散发鲜香的牦牛肉,不油不腻,肉质鲜嫩不膻,让人交口称赞。喝着酥油茶,尝着牛肉包,真有点“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快乐!

0e3e730003f44779b421e783b56a0031~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红牛哥的绝窍:在藏区寻饮食,藏茶馆是比藏餐馆是更好选择。茶馆内一般都会有拿手的一两种餐,既能喝茶,又能吃到美食。而藏餐馆内菜品虽多,但有时不提供茶,上餐慢且不见得手艺好。此后,我们基本找藏茶馆用餐。偶尔的藏餐馆体验,确如其言。


"进藏不易,您的打赏如灯塔, 点亮我前行的路"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